液压喷播植草种技术
液压喷播植草技术适用于60度以上的土质边坡,草坪液力喷播是利用液体播种原理把催芽后的草坪种子装入混有一定比例的水、纤维覆盖物、粘合剂、肥料、染色剂(根据情况的不同,也可另加保水剂、松土剂、泥炭等材料)的容器内,利用离心泵把混合浆料通过软管输送喷播到待播的土壤上,形成均匀覆盖层保护下的草种层,多余的水分渗入土表。此时,纤维、胶体形成半渗透的保湿表层,这种保湿表层上面又形成胶体薄膜,大大减少水分蒸发,给种子发芽提供水份、养份和遮荫条件,关键的是纤维胶体和土表粘合,使种子在遇风、降雨、浇水等情况下不流失,具有良好的固种保苗作用。另外,覆盖物染成绿色,喷播后很容易检查是否已播种以及漏播情况,立即显示草坪绿色。由于种子经过催芽,播种后2-3天即可生根和长出真叶,很快郁闭成坪起到快速保持水土的作用并且减少养护管理费用。液力喷播工艺是将经过催芽处理后的种子加入过筛的腐殖土、草纤维、粘合剂、保水剂、缓释复合肥等搅拌均匀后,均匀喷射到边坡表面上,喷射厚度2-3cm。
二、液压喷播植草施工方案
1.工序流程:
坡面修整→覆土或客土吹附→液力喷播→养护
2.材料选择:
(1)草种:采用狗牙根、百喜草按照7:3的比例进行施工。
(2)纤维:纤维有木纤维和纸浆两种,木纤维是指天然林木的剩余物经特殊处理后的成絮状的短纤维,这种纤维经水混合后成松散状、不结块,给种子发芽提供苗床的作用。水和纤维覆盖物的重量比一般为30:1,纤维的使用量平均约在45-60千克/亩,坡地约在60-75千克/亩,根据地形情况可适当调整,坡度大时可适当加大用量。在实际喷播时为显示成坪效果和指示播种位置一般都染成绿色。
(3)保水剂:保水剂的用量根据气候不同可多可少,雨水多的地方可少放,雨水少的地方可多放, 用量一般为3-5g/m2。有时也可以用木纤维代替保水剂。
(4)粘和剂:粘和剂的用量根据坡度的大小而定,一般为3-5g/m2或纤维重量的3%,坡度较大时可适当加大。粘和剂要求无毒、无害、粘接性好,能反复吸水而不失粘性。
(5)染色剂:是使水与纤维着色,为了提高喷播时的可见性,易于观察喷播层的厚度和均匀度,检查有无遗漏,一般为绿色,进口的木纤维本身带有绿色,无需添加着色剂,国产纤维一般需另加染色剂,用量为3g/m2。
(6)肥料:肥料选用以硫酸铵为氮肥的复合肥为好,不宜用以尿素为氮肥的复合肥,因为尿素用量过少达不到施肥效果,超过一定量时前期烧种子,后期烧苗。视土壤的肥力状况,施量为30-60g/m2。作为公路护坡一般的只要施入早期幼苗所需的肥料即可(N、P、K的复合肥)。
(7)泥炭土:是一种森林下层的富含有机肥料(腐殖质)的疏松壤土。主要用于挖方段堑坡改善表层结构有利于草坪的生长。
(8)活性钙:有利于草种发芽生长的前期土壤PH值平衡。
(9)水:是主要溶剂,起溶合其它材料的作用,用量为3-4L/m2。
3.设备选择:
进行喷播绿化的重要设备为喷播机(一般为进口机械),喷播机的性能直接影响喷播的质量和效率。
4.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喷播程序:
一般先在罐中加入水,然后依次加入:种子、肥料、活性钙、保水剂、木纤维、粘和剂、染色剂等。配料加进去后需要5-10分钟的充分搅拌后方可喷播,以保证均匀度。每次喷完后须在空罐中加入1/4的清水洗罐、泵和管子,对机械进行保养。
(2)水和纤维的用量:
水和纤维的用量是影响喷播覆盖面积的主要因素。在用水量一定的条件下,纤维过多,稠度加大,不仅浪费材料,还会给喷播带来不利影响;纤维过少,达不到相应的覆盖面积和效果,满足不了喷播的要求。研究表明,水和纤维用量的适宜重量比为30:1。另外,在将各配料投入喷罐中时,应先加水后加粘和剂、纤维、肥料及种子等,经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的喷浆后再喷播。
(3)坡面清理:
在坡面上进行喷播,喷播前应对坡面进行处理,适当地平整坪床,清除大的石块、树根、塑料等杂物。喷播前最好能喷足底水,以保证植物生长。喷播后,应覆盖遮阳网或无纺布,以便更好地防风、遮荫和保湿。
5.苗期养护管理
(1)喷播后加强坪床管理,根据土壤含水分,适时适度喷水,以促其快速成坪;
(2)在养护期内,根据植物生长情况施3—6次复合肥;
(3)加强病虫防治工作,发现病虫害时及灭杀;
(4)当幼苗植株高度达6—7cm或出2—3片叶时揭掉无纺布;避免无纺布腐烂不及时,以致影响小苗生长;
(5)根据出苗的密度,对草花进行间苗补苗。
三、液压喷播植草的优点
液压喷播植草与传统的种草、铺草皮工艺相比有以下优点:
1.工艺简单,易操作;
2.不必覆盖或更换表土,适用范围广;
3.对土壤平整度没有要求;
4.覆盖料和土壤稳定剂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冲刷,避免种子流失,因此所建立的植被均匀整齐;
5.施工统一,成坪快,较美观,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一般 1周左右即可出苗,2个月植被可以完全覆盖坡面。| 发布时间:2015.09.30 来源:
草种;查看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