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草种,花种,野花组合,灌木种子,爬藤植物,边坡资材-中国最专业的边坡草种资材供应商

广州九州绿化农业有限公司

繁体中文

Loading...

边坡绿化工程技术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日趋增强,人们对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建设已不再只局限于对主体工程功能与安全的考虑,工程环境质量也逐渐开始被人们所重视,生态护坡技术逐渐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开始应用。
边坡按坡体质地可分为土质边坡、岩质边坡和混合质边坡;按成因分为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按坡度分为缓坡、陡坡、高陡坡、垂直坡和反坡;按边坡表面情况可分为裸土坡、裸岩坡等类型。一般开发建设形成的边坡陡峭,植物生长环境条件恶劣,植被自然恢复能力差。边坡绿化工程即是把仅凭借自然恢复能力实现植被再生困难的边坡作为研究对象,积极地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和引进植物、推进植被再生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将对边坡绿化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述。
 
1  边坡绿化的功能

1.1  工程护坡不足之处
工程护坡有坡面防护和支挡结构防护两类。坡面防护常用的措施有灰浆或三合土等抹面、喷浆、喷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墙、锚喷护坡、锚喷网护坡等。此类措施主要用以防护开挖边坡坡面的岩石风化剥落、碎落以及少量落石掉块等现象。所防护的边坡,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对于不稳定的边坡则先支挡再防护。支挡结构的类型较多,如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桩等。这些支挡结构既有防护作用,又有加固坡体的作用。采用工程措施护坡,往往过分追求强度功效,破坏了生态自然,景观效果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面、浆砌片石面会风化、老化,甚至造成破坏,后期整治费用高。

1.2  边坡绿化的功能
绿化工程护坡是使用有生命的植物来实现护坡之目的,其功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保土功能
植物的垂直根系可穿过坡体浅层的松散风化层,锚固到深处较稳定的岩土层上,起到预应力锚杆的作用。禾草、豆科植物和小灌木在地下0.7~1.5m有明显的土壤加强作用,乔木根系的锚固作用可影响到地下更深的岩土层。浅根性的草本植物,其根系在土中盘根错节,使边坡土体成为土与草根的复合材料,草根犹如带预应力的三维加筋材,使土体强度大大提高。边坡的失稳与坡体水压力的大小有着密切关系,降雨是诱发重力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通过吸收和蒸腾坡体内水分、降低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进而促进边坡体的稳定。具有植被覆盖的坡面,降雨在到达坡面之前,就被植被截流,植被茎叶对降落的雨滴和集中股流具有明显的销能作用,可有效地防止坡面水蚀。植被的覆盖还可有效地防止风沙灾害。
(2)改善环境功能
植物的个体或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能不断加强,通过自身变化为其他动植物提供生存条件,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譬如,增强土壤保水性,为动物、昆虫等生物提供生活空间,缓解小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
    (3)提高保健、文化水平
通过不同植物品种和不同造型的配置,可表现出不同的生态景观效果。植物群落形成的景观能使人们感受心理稳定、镇静、优雅、舒适等。
总之,采取工程加固措施,对减轻坡面修建初期的不稳定性和侵蚀效果较好,作用显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的风化、混凝土的老化、钢筋的腐蚀,强度降低,效果也越来越差。而采用植被护坡则恰恰相反,开始时的作用弱,但随着植物的生长、繁殖,强度增加,对减轻坡面不稳定性和侵蚀的作用会越来越大。除此之外,植被护坡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它能够恢复因工程建设所破坏的生态环境。
再有,采用植物群落固坡、保持土壤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不能涉及到深层土壤的坍塌或极其厚重土层的滑动。对于高陡边坡,若不采取工程措施,植物生长基质则难以附于坡面,植物便无法生长。因此,植被护坡技术必须是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才能有效地解决边坡工程防护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又可实现坡面植被的快速恢复,达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2  边坡绿化工程构成技术体系

实施边坡绿化时,应首先整治、创造出植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其次是为了形成目标群落根据环境条件采用适切的方法导入植物,再根据绿化目标对植物进行有效管理。其体系由“绿化基础工程”、“植被建植工程”、“植被管理工程”三部分构成。

                         图-1  边坡工程绿化工程技术体系

2.1  绿化基础工程
目前,工程绿化技术本身虽有较大发展,但基于自然营力的植物的生长发育并没有发生变化。为此,在导入植物时,为使植物稳定持续地生长,必须整治打造出植物适宜的生长环境。绿化基础工程主要是通过土木工程手段来稳定和改善植物的生长基质,通过设置工作物使不稳定的生长基质变得稳定,创造和改善生长基质,即为在缺乏土壤养分的岩石或硬质土壤地上,打造出植物能够生长的基质,同时改善现有基质的通气性、土壤硬度、保水性、透水性、土壤酸度等;缓和小气候条件,即避免因低温、土壤冻结、大风、风沙等灾害使植物遭受体伤、淹埋、树根松动、侵蚀、过度蒸散等危害。
根据发挥的作用不同可将绿化基础工程分成以下几类:
    (1) 以稳定生长基质为目的的工程种类:栅栏工程、加筋工程、水平带栽植工程、框架工程、挡土工程、石笼工程、排水工程等。
(2)以创造和改善生长基质为目的的工程种类:栅栏工程、加筋工程、水平带栽植工程、框架工程、排水工程、开沟工程、凿穴工程、客土工程等。
(3)以缓和小气候条件为目的的工程种类:铺设工程、张网工程、防风工程等

2.2  植被建植工程
实施植被建植工程的目的就是根据绿化目标,将植物引至施工场地,来防止种子、生育土壤的流失和表层土壤的侵蚀,进而促进植物群落的形成。在建植植物群落的系列作业中,植被建植工程紧随绿化基础工程之后,对目标植物的引进、种子发芽以及初期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引进植物的方法有播种法、植苗和栽植大棵植株等,此外,尚有促进植物自然侵入、定居的方法,植被建植工程包括播种工程、栽植工程、植被诱导工程。
  (1) 播种工程
播种工程就是使用种子来创建植物群落,播种方法有人工播种、机械播种、面状播种、线状播种等多种形式,具有以下特征:1) 适宜创建富有自然性和多样性的植物群落;2)适合大面积绿化的场所:3)可在短时间内覆盖地表,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4)即使在栽植困难的地段也能引入植物;5)材料购买、储藏、运输方便;6)可利用机械施工,省力、工效高。播种工程作为边坡绿化主要的工程种类,包括种子散播、客土喷播、基材喷附、植被席、植被垫、植被袋、植被土包、注入客土等
(2) 栽植工程
栽植工程即是通过植苗和栽植大棵植株创建植物群落的一种方法,具有以下特征:1)短期内可形成立体绿化;2)通过栽植,可真正形成目标植物种。不适合在急陡坡面、无土壤以及硬质土壤地段使用。栽植工程主要包括植苗工程、大棵植株栽植工程,除此之外,还有压埋或扦插萌发力强的枝条、铺草皮等。
(3) 植被诱导工程
植物被诱导工程是通过诱导周边成活植株侵入或采取含有植物种子的自然土壤使其发芽生长,从而创建植物群落的一种方法,具有以下特征:1)能够形成富有自然性的植物群落;2)便于促进乡土植物的建植。植被诱导工程包括潜在表层土壤种子播种工程、无种子植被基材吹附工程。

2.3  植被管理工程

植被管理工程是将引进植物或自然生成植物按照绿化目标,通过培育、防灾、改善自然环境、形成景观等工作,诱导其形成优良植物群落的一种作业。绿化工程效果并不是随着工程的完工立即能够发挥作用,而是通过管理功能逐渐加强,管理好坏对效果有直接影响。
植被管理工程在植物生长初期阶段和目标群落形成过程中、形成之后都需要进行管理,主要管理作业种类有:1)生长初期有追肥、补种、补植、除草、修剪;2)群落形成过程中为补植、除伐、修剪、割蔓草、处理倒木;3)群落形成后是修剪、割蔓草、处理倒木、整枝、砍伐。

3  边坡绿化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绿化工程实施前,应首先明确绿化目标,重要的是从土木工程规划确定阶段就应有所反映。如果土木工程计划确定后再进行绿化工程规划,对于创建具有多种功能的绿色植被就很困难。土木工程规划与绿化工程规划之关系及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土木规划与绿化规划关系图

3.1  绿化目标群落的设定绿化工程规划的基本形态
绿化工程规划由绿化基础工程、植被建植工程、植被管理工程组成。须根据一定的技术流程来进行,为此,必须事先确定具体的绿化目标。绿化目标分别由群落形态和群落功能构成,如果绿化目标不明确,应付差事容易,但很难真正达到绿化工程的效果。
绿化目标中的植物群落形态有以下几种类型1) 森林型: 以乔木、亚乔木为主要组成树种而形成的群落;2)灌木林型:以灌木为主要组成树种而形成的群落;3)草原型:以草本植物为主要组成种构成的群落;4)特殊型:由特殊植物种构成的群落,如攀援植物、花木、草花等。
目标植物群落从功能角度可分为:1)高稳定性的群落:由高大植物构成的防灾功能强的群落;2)协调周围环境的群落:能有效地保护景观和改善周围环境的群落;3)对生态系统恢复有效的群落:可有效地促进生态系统的早期恢复;4)管理工作量少的群落:管理经费和管理作业少的群落。
为达到绿化目的,必须充分利用植物群落能够改善环境条件这一基本技术,为此,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人工辅助自然恢复
植物群落的创建是依靠自然营力进行的,人工辅助植物群落进行自然恢复就是绿化工程。 如果将表层土移动的裸露地放置不采取措施,则植物的侵入和定居就很难进行。在表土移动减缓或停止后植物才能侵入,但在这种条件下植物未必能持续稳定地生长。此时,必须考虑采用各种方法,整治出植物生育或易于发挥自然恢复力的环境条件。
(2)创建自然群落
    在植物难以侵入或定居的场所,必须积极地引进植物。此时,种子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可恢复近自然状态、能够形成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植物群落。进行绿化规划时,尽可能不要进行非自然绿化。
    (3)采用近自然法创建植被
从促进植物迁移角度考虑绿化工程非常重要。植物迁移中植物种的变化,是对养分要求从低到高、植物尺寸从矮到高、生长寿命从短到长的递进过程。植物群落根据自然营力不同在发生变迁,与自然环境协调的植物群落的创建必须按照大自然的规律进行。因此,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不违背规律的前提下考虑群落的再生问题。

3.2  绿化的基本技术路线绿化目标
为达到绿化目的,必须充分利用植物群落能够改善环境条件这一基本技术,为此,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人工辅助自然恢复
植物群落的创建是依靠自然营力进行的,人工辅助植物群落进行自然恢复就是绿化工程。 如果将表层土移动的裸露地放置不采取措施,则植物的侵入和定居就很难进行。在表土移动减缓或停止后植物才能侵入,但在这种条件下植物未必能持续稳定地生长。此时,必须考虑采用各种方法,整治出植物生育或易于发挥自然恢复力的环境条件。
(2)创建自然群落
    在植物难以侵入或定居的场所,必须积极地引进植物。此时,种子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可恢复近自然状态、能够形成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植物群落。进行绿化规划时,尽可能不要进行非自然绿化。
    (3)采用近自然法创建植被
从促进植物迁移角度考虑绿化工程非常重要。植物迁移中植物种的变化,是对养分要求从低到高、植物尺寸从矮到高、生长寿命从短到长的递进过程。植物群落根据自然营力不同在发生变迁,与自然环境协调的植物群落的创建必须按照大自然的规律进行。因此,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不违背规律的前提下考虑群落的再生问题。
绿化工程规划由绿化基础工程、植被建植工程、植被管理工程组成。须根据一定的技术流程来进行,为此,必须事先确定具体的绿化目标。绿化目标分别由群落形态和群落功能构成,如果绿化目标不明确,应付差事容易,但很难真正达到绿化工程的效果。
绿化目标中的植物群落形态有以下几种类型1) 森林型: 以乔木、亚乔木为主要组成树种而形成的群落;2)灌木林型:以灌木为主要组成树种而形成的群落;3)草原型:以草本植物为主要组成种构成的群落;4)特殊型:由特殊植物种构成的群落,如攀援植物、花木、草花等。
目标植物群落从功能角度可分为:1)高稳定性的群落:由高大植物构成的防灾功能强的群落;2)协调周围环境的群落:能有效地保护景观和改善周围环境的群落;3)对生态系统恢复有效的群落:可有效地促进生态系统的早期恢复;4)管理工作量少的群落:管理经费和管理作业少的群落。

3.3  绿化工程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3.1 把握生育环境
确定绿化目标时必须考虑施工地的地形、地质、气候等条件,从斜坡稳定性、植物可持续性、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施工经济性等角度研究适宜的施工方法。须注意下列事项1)适用工种应考虑防止坡面侵蚀、土层坍塌,并与地域环境相协调,绿化基础工程和植被建植工程尽可能并用。特别是只使用植被工程不能确保坡面稳定的地形、地质条件下,必须并用强固的绿化基础工程稳定坡面;2)急陡坡面容易发生由流水、渗透水、涌水等引发的地表侵蚀和土层坍塌,对于该类坡面,必须防止处理由渗透水造成的剪切强度降低,选择能够有效防止侵蚀、防止土层坍塌及危害面扩延的工程种类。再有,需对周边环境作特殊考虑的场合,应努力使绿化基础工程和植被建植工程协调地组合;3)植物一般在土壤肥沃的地段生长良好,而在缺乏土壤的斜坡、岩石地、硬质土壤地等则生长不良,难以实现可持续生长。在此类坡面,应选择能创造和改善生长基础以及能够有效地维护生长基础的工程种类。

3.3.2 重视绿化基础工程的立地条件施工地
规划策划设计时,下列情况的施工地必须重视绿化基础工程。1)硬质土壤、无土壤岩石地带:山中式土壤硬度计测得硬度指标超过25mm的斜坡,必须创建和改善生长基础,适合该区域的主要工程种类有框架工程、排水工程、开沟工程、穿孔工程、客土工程、张网工程等。2)急陡边坡、无土壤地带:在采石迹地、建造水库的石山、水库大坝周围等看到的陡坡一般都是缺乏土壤的斜坡,为了创造和维持生长基础必须实施绿化基础工程,主要工程种类有框架工程、客土工程、张网工程等;3)积雪寒冷地带:在寒冷或高山地带,因积雪、冰柱、冻结、融雪等经常引发植物生长灾害,为避免此类灾害须实施绿化基础工程,主要工程种类有栅栏工程、框架工程、排水工程、覆盖工程、张网工程等。4)山坳地:在山坳地,冬季寒冷期长,因冰柱、上冻、溶化等容易造成土层坍塌。此外,急陡斜坡多,必须重视稳定生长基础和缓解气候的绿化基础工程,主要工程种类有栅栏工程、加筋工程、框架工程、排水工程、覆盖工程、张网工程等;5)风口地带:在风口地段,可能因过度蒸散、上冻、冻结等引起植物生长灾害,为防止该类灾害须重点实施绿化基础工程,主要工程种类有覆盖工程、张网工程、防风工程等;6)期望形成较好植被景观的场所:从保持景观和严格地保存植物来看,在追求生态系统的早期恢复时,需要实施创造、改善生长环境的绿化基础工程,主要工程种类有栅栏工程、加筋工程、框架工程、张网工程等;7)软弱不良地基段:填埋或抽水等地段,地下水位高,地质软弱,透气性差,在这种场所引进植物,必须实施改善排水和透气性的绿化基础工程,主要工程种类有排水工程、客土工程等。
表-1列出了、绿化基础工程实施对象与目的。

表1-1  绿化基础工程实施对象与设置目的
施  工  对  象 设  置    目  的
硬质土壤、无土壤岩石地带
(房基地、道路倾斜面、采石基地、坍塌地等) 稳定生长基础,创造和改善生长基础,防止换土层的过度潮湿
急陡边坡、无土壤地带
(道路边面、坍塌地、采石迹地、大坝用地等) 创造、稳定生长基础
积雪寒冷地带
(坍塌地、道路边坡、山坳地等) 防止由冰柱、冻结引起的侵蚀,排除积雪融水
山坳地
(坍塌地、山坳道路边坡等) 防止由冰柱、冻结引起的侵蚀,加固坡脚,排除周边流入水
风口地
(坍塌地、海岸沙地、填埋地等) 避免由风引发的生理的、物理的灾害
期望形成良好植物景观的场所
(自然公园等) 创造、稳定生长基础
软弱不良地基段
(填埋地、填土地、积水地) 确保土壤透水性、透气性,实施排水处理

3.3.3 引入进植物及植物的其发芽生长发育
为形成可持续性的群落,引进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的植物非常重要。引进植物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土壤性状
植物的发芽生长、定居需要诸多外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水分、温度、氧气,具备了以上条件也就拥有了良好的生长基础。与水分、氧气、养分密切相关的是土壤,土壤性状、稳定性对植物发芽生长具有直接影响。适宜植物发芽生长的土壤性状是有机物和土粒子适度结合形成的多孔隙体,它具有、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但是,绿化施工地的土壤大多数不具备上述条件,多数情况需对土壤进行改善。土壤的硬度与植物的生长关系,一般利用山中式土壤硬度计测得的硬度指标来表示,硬度11-20mm最适合植物发芽和生长,26mm以上不利于植物生长。此外,硬度10mm以下的软质土,由于引发土壤干燥和水土流失也不利于植物生长。表-2为土壤硬度与植物发芽生长的具体关系表。

表-2  土壤硬度与植物发芽、生长的关系
土壤硬度 对发芽和生长的影响
10mm以下 由于干燥不利于发芽
11-20mm 最适合发芽和生长,
根系伸长和草丛的生长量大
21-25mm 发芽、生长良好
外来草本植物早期衰退
26-30mm 生长不良,早期衰退
根系伸入土层困难
31mm以上 发芽、生长困难
注)土壤硬度系由山中式硬度计测得的硬度指标

土壤酸碱度对植物发芽、生长也有一定影响。通常,pH4.0以下容易造成发芽、生长不良,pH3.0以下任何植物发芽和生长都很困难。如今,绿化工程中采用的禾本科植物,在pH 4.5以上植物发芽生长一般不受影响,而在弱酸性至弱碱性(PH5.5-6.5)是植物生长最佳环境。豆科植物在微酸性至中性的环境中(PH6.0-7.0)发芽生长良好,pH5.0以下发芽生长能力显著下降。这是因为酸性土壤抑制了根瘤菌的活动造成的。
(2) 施工时期
施工时期通过温度、水分、发芽后的生长期等影响植物生长,是决定绿化成败的重要环节。因此,播种和栽植须在适当的施工时期进行。但实际施工时不可能全部处于适施期,不得已须在非适施期施工时,必须施以防止干旱和生长基础滑落等措施,辅助植物发芽生长。

3.3.4  引入进植物的选择
选择植被建植工程所用植物,须注意以下事项:1) 充分了解植物的适生性: 在选择植物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发芽期、初期生长速度等,采用对生长基础适应性高的植物种类;2)选择水土保持功能强的植物: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外,形态上、功能上还期望水土保持功能强。如,能像多年生植物那样即使在冬天也能覆盖地表,发芽率高、初期生长快,繁殖力旺盛,耐旱、根系发达,能利用地下茎进行繁殖等;3)尽量采用施工地周边自生植物或与其相类似的种类:施工地周边自生植物称为“乡土植物”,经过长期对环境的适应,成活率高。此外,由“乡土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在自然植被维护上省时、省力,是人们所期待的一种植物群落。
至今,引进植物优先考虑的是尽早形成植被覆盖率,将发芽和生长缓慢的“乡土植物”敬而远之。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开发,能够弥补发芽和生长迟缓的方法不断增多,因此,“乡土植物”的适用性也在不断扩大

3.3.5  引入进植物的组合搭配
在绿化工程中,引进单一植物种的情况较少,通常是几种植物组合引进,其中有纯草本类组合引进和草本类与木本类组合的引入。草本植物个体数量多、早期生长快、防侵蚀效果好。此外,能够早期形成覆盖层,恢复生态系统的初期效果较好。木本植物根系粗大具有刚性,对土壤的束缚力强,与草本植物相比对土壤移动等物理外力的控制力强。为使其充分发挥防侵蚀与防崩塌的效果,灵活运用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各自的优势,即可创建防灾性能强的植物群落。下面列举给出需要进行复数组合的理由及适宜场所:
(1)期望形成多种保护功能植物群落的场所。
(2)有助于目标植物群落中主要构成种生长发育的场所。
(3)利用形成的复层群落确保地上与地下土体稳定、防护效果好的场所。
(4)由于使用不同特性的植物可提高植被稳定性的场所。
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混合播种,有利于形成可持续性高的群落,保护土地、保护环境。一般,木本植物的发芽和初期生长比草本植物慢,因此,被生长快的草本植物侵压而枯死的危险性较大,至今的混播技术很难使木本植物生长成林。但是,通过最近的实验和研究,由于使用了适合植物发芽生长的施工方法、控制草本植物初期生长的施肥方法、调整播种密度、改善生长基质等,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混播成林才得以实现。

3.3.6  播种量的计算方法
植物群落整体生长量,在播种后初期生长阶段与形成密度成正比,但随着植物的继续生长,生长量与密度就变得无关了,对于个体植物,密度小即播种量少,则生长量就大。
但是,为了防止施工初期表层土壤侵蚀,必须确保一定量的生长密度,于是,播种量在一定程度上还应增多。另外,必须注意由木本植物形成的群落,如果不考虑播种量和播种比例,由于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的存在,就不能形成较好的目标群落。
一般播种量的计算方法按下式计算:
  A
W=  ──────
B•C•D•E•F
式中:     W——单位面积的播种量(g/m2)
A——单位面积期待保留株数(棵/m2)
B——单位重量种子粒数(粒/m2)
C——种子发芽率(%)
D——对于不同立地条件的修正值
E——对于植物生长基质厚度的修正值
F——对于施工时期的修正值
 
3.3.7  播种方法
近年来进行的绿化工程,以播种为主的施工占多数。种子即使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也难以失去发芽能力,但在适宜湿度下一旦进入发芽状态,根系尚未完全伸展,此时如果持续干旱就容易造成发芽障碍或旱灾。因此,在充分注意保持水分施工的同时,还应选择绿化初期防御旱灾的植被建植工程和适宜的施工时期。
施工后,为了防止植物生长不良、停止或早期衰退等必须补给必要的养分。植被工程施工时施用的肥料,1-2个月左右时间内大部分将被吸收或流失,因此,播种时,尽可能将能够长期保持肥效的植物生长基质与缓效性肥料结合使用。

3.3.8  植被管理监测植被管理方法
进行植被管理,应充分了解植物群落的需求功能,重要的是看准现状功能的发展状况和迁移方向。特别是如果植被迁移发生偏向、停止或退化,就不能获取防灾效果,也就难以形成所期待的目标群落。
为避免上述情况出现,进行日常检测非常重要,并以此为基础实施必要的管理作业。检测项目及着眼点分为平时开展的普通检测和发生灾害时实施的检测,如表-3、表-4所示:

表-5平时进行的检测项目与着眼点
种类 检测项目             着眼点
草本植物 活  力
繁  茂
病虫害
损  伤 叶色、茎叶的生长状况等
茎叶过密、生长障碍等
发生状况、种类等
有无枯死、损伤、程度、原因
木本植物 活  力
繁  茂
病虫害
损  伤 叶色、生长状况等
过密现象、生长障碍、通行障碍、景观障碍等
发生状况、种类等
有无枯死、损伤、程度、原因等
生长基础 地  基
排  水
崩  塌 基盘出露、稳定性等
积水、涌水、溢出等
龟裂、塌陷、崩塌等

表-4 发生灾害时的检测项目与着眼点
灾害种类 检测项目 着眼点
台  风

暴  雨

地  震 排  水 积水、涌水、溢出、排水设施堵塞、
破损发生处、范围、程度等
 崩  塌 土沙流失、表层脱落、侵蚀、龟裂、鼓起、塌陷、坍塌、
绿化基础工程的破损的发生处、范围、程度等
 损  伤 生长基础被冲失、枝干损伤、倒木等发生处、范围、程度等
火  灾 损  伤 火灾发生处、范围、程度等
旱  灾 损  伤 旱灾发生处、范围、程度等
植被管理必须按绿化目标进行,下面列举了植被管理的主要作业及其适应场所、时期和方法。
(1)追肥
在植物生长有衰退现象、有可能产生裸露地的场所进行追肥。但是,对改善生长基础、引入植物做过充分考虑的场所则不必追肥。追肥时期一般以植物生长活动开始的春天至生长旺盛的夏天之间最适宜。通常,肥料的种类包括三要素,注意使用含氮成分多的肥料会使木本植物被草本植物侵压。
(2)追播
由于引入植物衰退、枯死或表层土壤滑落等引起斜坡裸露的场所需进行追播。此时,应充分研究形成裸露地的原因,如存在土层稳定和土壤性状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应充分研讨对策之后再进行追播。
 (3)补植
主要是在引入木本植物发生枯死的场所进行补植。补植时,对枯死原因、同类树种补植后生长发育的可能性进行充分研究。
   (4)除伐
    对形成目标群落有害或不适宜保护景观的场所需进行除伐。
   (5)除草、修剪
在期待形成特定植物造型或需保护景观的场所进行除草、修剪。
   (6)割蔓草
在葛藤或多花紫藤等藤类植物蔓延对植物的生长和群落的形成产生危害时需进行割蔓草。
(7)处理倒木
当倒木具有破坏斜坡的可能性或造成管理障碍时进行倒木处理。
(8)树木的整枝、砍伐
在妨碍主要树种生长或明显造成景观保护障碍的场所进行整枝、砍伐。

3.3.9  植被管理方法植被管理的检测项目及着眼点
植被管理必须按绿化目标进行,下面列举了植被管理的主要作业及其适应场所、时期和方法。
(1)追肥
在植物生长有衰退现象、有可能产生裸露地的场所进行追肥。但是,对改善生长基础、引入植物做过充分考虑的场所则不必追肥。追肥时期一般以植物生长活动开始的春天至生长旺盛的夏天之间最适宜。通常,肥料的种类包括三要素,注意使用含氮成分多的肥料会使木本植物被草本植物侵压。
(2)追播
由于引入植物衰退、枯死或表层土壤滑落等引起斜坡裸露的场所需进行追播。此时,应充分研究形成裸露地的原因,如存在土层稳定和土壤性状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应充分研讨对策之后再进行追播。
 (3)补植
主要是在引入木本植物发生枯死的场所进行补植。补植时,对枯死原因、同类树种补植后生长发育的可能性进行充分研究。
   (4)除伐
    对形成目标群落有害或不适宜保护景观的场所需进行除伐。
   (5)除草、修剪
在期待形成特定植物造型或需保护景观的场所进行除草、修剪。
   (6)割蔓草
在葛藤或多花紫藤等藤类植物蔓延对植物的生长和群落的形成产生危害时需进行割蔓草。
(7)处理倒木
当倒木具有破坏斜坡的可能性或造成管理障碍时进行倒木处理。
(8)树木的整枝、砍伐
在妨碍主要树种生长或明显造成景观保护障碍的场所进行整枝、砍伐。

进行植被管理,应充分了解植物群落的需求功能,重要的是看准现状功能的发展状况和迁移方向。特别是如果植被迁移发生偏向、停止或退化,就不能获取防灾效果,也就难以形成所期待的目标群落。
为避免上述情况出现,进行日常检测非常重要,并以此为基础实施必要的管理作业。检测项目及着眼点分为平时开展的普通检测和发生灾害时实施的检测,如表-3、表-4所示:

表-5平时进行的检测项目与着眼点
种类 检测项目             着眼点
草本植物 活  力
繁  茂
病虫害
损  伤 叶色、茎叶的生长状况等
茎叶过密、生长障碍等
发生状况、种类等
有无枯死、损伤、程度、原因
木本植物 活  力
繁  茂
病虫害
损  伤 叶色、生长状况等
过密现象、生长障碍、通行障碍、景观障碍等
发生状况、种类等
有无枯死、损伤、程度、原因等
生长基础 地  基
排  水
崩  塌 基盘出露、稳定性等
积水、涌水、溢出等
龟裂、塌陷、崩塌等


表-4 发生灾害时的检测项目与着眼点
灾害种类 检测项目 着眼点
台  风

暴  雨

地  震 排  水 积水、涌水、溢出、排水设施堵塞、
破损发生处、范围、程度等
 崩  塌 土沙流失、表层脱落、侵蚀、龟裂、鼓起、塌陷、坍塌、
绿化基础工程的破损的发生处、范围、程度等
 损  伤 生长基础被冲失、枝干损伤、倒木等发生处、范围、程度等
火  灾 损  伤 火灾发生处、范围、程度等
旱  灾 损  伤 旱灾发生处、范围、程度等


4  结语

边坡绿化工程是使用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来达到护坡目的的,与单纯的工程护坡相比,不仅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还可以改善环境和景观,提高保健、文化水平。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大量边坡要求实施生态防护、即边坡绿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基于此,作者在主要参考国外资料的基础上,对边坡绿化主要技术进行了归纳整理。

 

 

 

 

 

 

| 发布时间:2013.08.19    来源:草种;查看次数: